Lotus Theory 1蓮花的進化論 - TopGear

ADVERTISEMENT

FEATURES

Lotus Theory 1
蓮花的進化論

Top Gear Team Published: 11 Jan 2025

脊形氣囊,充氣軚盤,賽道日AI教練……蓮花是命中了超跑未來的靶心,還是失心瘋發作呢?

各位眼前所見絕非蓮花新款街車。它叫Theory 1,是純粹概念作,旨在凝煉蓮花傳統價值,將所得精華注入一部科技精神深入骨髓,同時提供一些創意空間讓設計師想像蓮花其實代表甚麼的汽車。當科技發展方向與蓮花在許多人心目中的固有價值顯然背道而馳時,蓮花代表甚麼確是一個很難解答的問題。不過考慮到他們最近兩輪推出的新車Eletre和Emeya品質雖然很好,骨子裏其實是一雞兩味的大型SUV和高大房車,兩者同樣體型龐大沉重標榜高科技,都是利用中國平台開發而成在中國生產的豪華電動車,同樣先在中國推出,歐洲隨後,與蓮花一向以來的作風可謂大為不同,所以挑這個時機解答上述難題倒是適合不過。

說來奇怪,坊間不少人似乎對於生產商賣車餬口的必要性持有天真爛漫的樂觀看法,於是欣然接受事實,認為英國和歐洲未必一定是這個遊戲的頭號玩家。不過蓮花下次推出的新車既然是體型較小的電動SUV(大家就當尺寸與保時捷Macan相若吧),自然有必要在一整代人以為他們只會獨沽一味之前,重申一下品牌核心價值。

「THEORY 1是一件崇尚創新簡練的作品。」

於是趁着蓮花意識尚清時自我警醒一番的Theory 1便應運而生。可是當你看過這件概念作品的官方新聞稿,又會忍不住興起一個想法,覺得這一切似乎只是過度營銷堆砌出來的空中樓閣。
Theory 1進一步推演Vision80承諾將蓮花轉化成「全球高性能科技品牌」的大方向,就今後所有新型蓮花發表了「Lotus Theory」設計宣言。這套設計論深入DNA層面將品牌價值分成Digital、Natural和Analogue三大部分。Digital代表「沉浸式直覺體驗」,Natural代表「以人為本的動人設計」,Analogue代表公司「繼續致力改進高性能工程技術」。看到這裏,大家想必開始覺得這些宣傳術語太也天花亂墜,幾乎恨不得找身邊最堅硬的牆壁或桌面一頭撞暈自己。

有些人批評蓮花最新的車系有負這個徽章,不過這個徽章倒是……

可是當你親身見過這部概念車和它的設計師,以上想法便會煙消雲散。因為宣傳手法縱有誇張之嫌,蓮花粉絲當能馬上看出Theory 1是一件崇尚創新簡練的作品。


第一條線索是外形。Theory 1的造型並非瘋瘋癲癲,看起來就像一部比例均稱的中置引擎超跑。豐滿結實的白色clamshell尾冚不無福特GT90韻味,光滑輪廓和摺痕稜角分明,好比劍尖的車頭整流器有點類似林寶堅尼。輪圈採用類似Evija的複雜設計,內有AP Racing煞車卡鉗。車鼻尖尖線條簡潔,前輪後邊設有整流艙,車側腰線非常低矮。這些設計都有助氣流通過雙環形散氣槽和屹立於外露懸掛上的主動尾翼。車上有許多玻璃和透明PC膠板引導你的視線一窺大小洞天,譬如從下緣幾乎低至及膝的側窗,可以看見翼展偌大的懸浮式錶板,從頭燈望進去則會發現一條煞車散熱槽,總之愈看愈有趣。


纖巧輕盈的大燈和日行燈一律運用激光技術,後者尤其精彩,乍看恍如用細小支柱架在玻璃後邊的小型電光棒。最妙是甚麼?這些雷激光照明裝置原來不是概念幻想曲,而是加州一間叫Kyocera SLD Laser的公司實實在在生產的東西,今後當能為精彩奇特的車燈設計創造出無限可能性。

運用激光技術的日行燈好似熒光棒撩動每一個人的狂歡派對魂。

車鼻中間有一個伸縮激光雷達(用不着時可保車鼻線條平滑),另外還有三個伸縮激光雷達、六個高解像鏡頭、一系列長短毫米波雷達和超聲波感應器,全部用玻璃封進車門和車尾黑色鑲板的坑槽內。可想而知Theory 1已經達到Level 4自動駕駛的境界,卻毋須像現時的自動駕駛汽車那樣安裝一大個車頂雷達艙和許多凸出於車身的感應器。看到這裏,開始覺得Theory 1的開發主題有點意思吧。

曲線玲瓏的車底既糅合了NACA氣槽促進散熱,又能夠梳理進入散氣槽的氣流。電池和摩打總成本身就是一個承力結構,所以毋須在主車架後邊另外安裝一個副架,尾翼直接安裝在動力總成上則代表尾翼和車架之間少了一些軟綿綿的隔閡,主動整流作用得以立竿見影。

「THEORY 1並非驚世駭俗的汽車,何況它說到底並非真車。」

車架的實際構件亦比較少。相對於一般汽車的車架可能動用上百件不同構件,Theory只有區區十個構件,生產和日後循還再造的功夫更加簡單,整體構造又沒有那麼複雜。何況它的底盤本來就用重量輕盈的切碎循環再用碳纖維製造(乍看好似斑駁凌亂的油漆),車身則以纖維素為本的玻璃纖維製造(所謂纖維素,實際上就是用雜草提煉的纖維,同樣有輕盈之妙)。其他材料如橡膠、鋁合金、聚碳酸酯、聚酯纖維全都來自回收再造工場,就連玻璃也是再生製品。\
Theory 1體態輕盈,目標重量低於1,600kg,就這種體積和性能的電動車而言可謂相當不俗。量產的話,用料方面當然不可能那麼講究,但這部概念車至少將蓮花定位為一個崇尚化繁為簡的品牌。將物料減到十種以下也許不太可能,減至八十種卻非絕無可能,之後在這個基礎上再下苦功亦未嘗不可。
既然是概念車,當然少不了一些富有劇力的設計。Theory 1的車門設計一字記之曰狂,居然將鉸剪車門的開關方向前後掉轉,而且車門會連同前輪後邊的整流艙一併升起,恍如在車頂後方張開一對骷髏怪鳥的翅膀,同時露出內裏的品字形座椅佈局。三張座椅的坐墊和靠背實際上是牢牢貼在底盤上的軟墊,不過車手可以用軛型軚盤和踏板調整駕駛姿勢。

清簡車廂設有充氣座椅,觀感不像聽起來那麼舒適。

這個車廂出奇舒適,軚盤好似長槍從狀如展翅的錶板伸到你面前,在偌大擋風窗和空間包圍下感覺好比置身於溫室中。望向前方,車頭彷彿一直伸向遠處,有此感覺的主要原因是擋風窗下緣遠在你雙腳前邊。先前不是說這部車講究高科技嗎?這個車廂雖然貌似光禿,但並不代表缺乏高科技周邊設施。
在錶板雙翼兩端角落,你會找到代替睹後鏡的屏幕。軛型軚盤左右握柄之間另有一個細小顯示屏,需要更多情報的話可以使用具有多種顯示方式的HUD。軚盤右邊設有駕駛模式選擇器,左邊按鈕可以自行設定用途,後邊有一對富有質感的金屬轉檔板扼守一左一右。整個控制介面簡單又細小,沒有多重大屏幕過於繁複的感覺,講究情報有分輕重先後,而不是一股腦將所有資訊盡現眼前。

終於有一個地方可以充分利用在遊戲機中心虛度的時間。

設計師還用了好些三原色LED,利用擋風窗反射或紅或綠的信號提醒駕駛者煞車或加速(恍如有賽道駕駛教練同行),錶板兩翼上還有一些與導航系統相連的激光燈提示轉向時機。上述功能全部有賴一套名叫Lotuswear的系統,供應商叫Motorskins,兩個名稱讀起來都古古怪怪。不過當你知道有關技術基本上是在座椅和軚盤握柄上運用robotic編織物,就不會覺得那麼怪了。
這種技術好似很科幻,其實Lotuswear只是另一種透過個人化觸覺反饋傳遞信息的法門。基本上就是用一系列脊形氣囊形成座椅和軚盤握柄的內部紋理,以便駕駛者按個人喜好調整座椅軟硬度或軚盤握柄闊窄。如果導航系統需要你做出轉向動作,座椅會將你的身體輕輕推向彎角那一邊,或者根據當時所用的駕駛模式提供其他情報,所以Range、Tour、Sport和Individual模式的觸覺反饋都會各有不同。這種技術基本上的確可能,儘管車手或須稍加練習,將座椅頂屁股或拂掃腰部的動作理解成方向感。


這些座椅還在3D打印頭枕內置了KEF音響系統,果然有型。這套音響系統既能用音頻抵消噪音,又可以在車廂後邊瞄準駕駛席的重低音箱配合下產生強勁體感節拍,設計手法卻同樣講究精簡洗煉毫不累贅,對許多人來說正是蓮花的妙處。
這些技術單獨來看當然不是破天荒創舉,事實上你我已經見識過多種演繹簡約設計、再循環性和融合諸般技術的手法。Theory 1的車身比例感並未至於前無古人,亦非驚世駭俗的汽車,何況它說到底並非真車。
不過Theory 1糅合簡練設計和科技時確實運用了蓮花賴以成名的心法,是一件細節微妙大巧若拙的作品,當中更有好些概念可以實用化。官方宣傳材料的說明手法容或有點造作浮誇,實踐功夫卻有模有樣。唯一問題是我們聽過蓮花許多漂亮說話,如今公司最需要做的是將電動SUV的初期成果暫放一邊,着手將Theory 1提出的概念運用到大家等候多時的下一代跑車,打造未來蓮花時莫忘這個品牌曾擁有值得世人敬佩的輝煌過去。

Words: Tom Ford / Photography: Wilson Hennessy / Translation: Tony

原文來自《TopGear極速誌》 2024年12月 第195期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