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Cayman的指路明燈 —— 拜會1,037匹訂製純電賽車Mission R。
WORDS:Paul Horell / TRANSLATION: Adrian Mak
保時捷計劃在2025年舉辦自家電動customer racing,參賽車並非樂園裏的電動馳車,而是車如其名、肩負車廠電動賽車發展任務的Mission R。閣下大概開始發揮想像力,對名字有如特務電影的主角作出幻想:喂師承Taycan喎,車廠是電動方程式和LMP1 Hybrid的參賽者喎……
沒錯,Mission R的確無法找來藉口,借故逃避長途賽事或竄到一旁更換電池。廠方指它能完成相當於911 Carrera杯賽的里程,因應賽道長短,跑足30至40分鐘。它進維修站也不會待太久,配合每隊均會獲分的350kW特製充電器,15分鐘即可將電量充到八成滿,看來參賽隊伍的用膳地點並不局限於擁有快速充電裝置的商場。
新車設計更是耐人尋味。保時捷的customer racing賽車通常採用量產車殼,但Mission R則由設計部及GT賽車部聯手打造,與量產車款截然不同,街頭玩家倒沒機會用山寨套件隨便裝嵌一部民用版。
不僅如此,我們得知保時捷正考慮要否將下一代Boxster/Cayman變成電動車,或許尺寸跟Cayman一樣的Mission R能為此帶來一點頭緒。這是新Cayman的指路明燈嗎?設計師在訪問中保持沉默,唯車廠的Advance Exterior Design總監Ingo Bauer-Scheinhütte說:「你會在未來的量產車身上看到此車的某些元素」。
他指出新車擁有低垂的引擎蓋、流麗的車頂及滿滿的肌肉線,亦由於設計師深知諸位已聽過上百萬次保時捷的共通點,他識趣地轉為介紹更吸睛的細節。先是碳纖維防滾架,有別傳統裝置需要嵌入車頂,新防滾架有如裝甲般融入車架,節省空間和重量之餘可讓車身整體高度降低。畢竟現階段來說,碳纖維防滾架仍然違反賽車條例,車廠得與國際汽車聯盟(FIA)溝通協調,或是乾脆把它換掉。
看到這裏,請大家先轉移眼光看看上方車身圖片,有看到車輪位置各被「裁走」近三分一的輪拱嗎?還有兩邊頭軸上都開有一個導氣口,目的是構成一個減阻系統,最重要是減低阻力之餘,亦能提高極速。頭燈是保時捷見慣見熟的四重奏組合,唯幫助LED散熱的通風口取代傳統玻璃大燈罩;車尾燈條豎立着保時捷的3D字樣,也成了尾擾流線條的一部分。車廂裏的椅墊由3D打印而成,可因應不同車手背部線條而裁製。顯示屏及各種按鈕填滿了軚盤,至於擺放頭盔的位置則設有烘乾機及消毒裝置,不愧是後疫症年代啊。
電動車普及使我們習慣驚人的性能數字,要是把這Mission R設定為出戰排位賽的衝刺模式,它能輸出依然驚人的1,073匹(或是800kW)馬力;若進入正賽,相對要求較長續航距離的設定時,輸出則大概600匹。四輪驅動的Mission R只重1,500kg,它就算讓對手一隻腳——只以後軸摩打行駛,表現同樣快得嚇人。前軸摩打的存在純粹讓四個輪子皆可進行動力回收,使車子能跑得更久。那顆原本只以800V電壓運作的Taycan Turbo S摩打被抬到新車上改以900V運作,因此需透過機油冷卻,防止機器整個溶掉。
重150公斤的電池躺在車手背後,換個方式重現中置引擎跑車佈局。保時捷對性能數字很有信心,測試過程更得旗下車手Lars Kern跟Timo Bernhard加持。廠方預期2025年時能夠生產續航更長的新一代電池,或同等續航力但減磅的電池。
對保時捷來說,要踏入講求可持續發展的未來賽車運動,開發供給customer racing的電動車平台確是符合邏輯的一步;對設計師來說,是又一個拿捏如何設計電動車的機會。無論如何,Mission R背負奔向賽車將來的任務,加油,未來見。
原文來自《TopGear極速誌》 2021年10月 第15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