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車通常是很脆弱的靜態模型,脆弱到你朝着它們的方向太用力眨眼都會害它們當場垮掉。它們會隆重登台,去幾個上流派對巡迴表演,最後在工廠後欄的貨櫃箱內腐朽。試問在一個零件供應短缺人人致力削減預算的世界,天馬行空的概念車到底還有甚麼存在價值呢?
Words: Ollie Kew / Pictures: John Wycherley / TRANSLATION: TONY
雪鐵龍「這樣豈不精彩」的最新作品貌似火箭從軌道空投下來的月球車,背後概念卻貼地到深入地底,旨在從整體上解決電動車及其製造方法的一大難題。
Oli的擋風窗十分平坦,因為所需玻璃會比弧形擋風窗少,風阻根本無足輕重。如果對大量耗用鋰資源的超大型電池原來是一條歧途?Oli的電池只有40kWh,卻足以續航400公里,雙倍於電池容量僅僅比之高出百分之十四的本田e,因為Oli比本田輕了半噸。Oli體重只有1,000kg,隔音物料較少(EV本來就很寧靜嘛)以及車頂、車頭蓋和車尾貨床皆以聚氨脂塗層紙板製造實在功不可沒。所以這部車不但防水,硬似鋼鐵,重量更比鋼鐵輕一半,而且適宜循環再造。
好時年為它炮製了一種壽命足以撐上五十萬公里的輪胎,相當於車輛本身的壽命。車廂方面,你可以把手機直接插進儀錶板,Oli便會把手機當作資訊娛樂系統的電腦處理器,如此一來便可以節省非常珍貴的半導體。由此而知,Oli旨在踢爆今天的汽車其實毫無必要地設計過度。
都市型汽車毋須具備叱咤高速公路的本領,這種多餘能力反而會構成額外重量、成本或廢排。如果我們能夠更精明地針對特定用途製造汽車,將會發生甚麼事呢?雪鐵龍認為Oli證明了這樣的汽車仍然安全堅固又寬敞。「Oli並非滿載屏幕和小玩意的2,500kg『流動宮殿』,它證明了我們可以用更少達成更多。」
有一點不得不說,雪鐵龍慣於先在概念車上大玩激進設計,之後再把創新設計淡化,所以你覺得Oli會變成C4 Cactus嗎?別的不說,這個屏幕較少推崇實體控制裝置的內部設計,與未來雪鐵龍的車廂其實十分相稱。如果Oli的某些製作理念能夠精煉到可以成為主流,電動車革命也許有機會變得人人負擔得起,同時又符合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