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痛失Bruce McLaren五十年後,我們追查到他首部街車的下落。
Words: Dan Read / Pictures: Greg Pajo / Translation: Tony
坊間流傳着一帖Bruce McLaren的著名照片,相中可見他在英格蘭鄉鎮East Horsley某街角小店門外停下來翻開車門,在一部毫不隱瞞Can-Am賽車出身的跑車上面懶洋洋靠在躺椅般的駕駛席上。各位只要上Google搜尋一下,肯定不會失望而回。這部車身一片焰紅腳踏坑紋輪胎的跑車,其實是史上第一部麥拿侖超跑,出道比F1超跑早了廿三年。這輛有板有眼的街道型賽車後來成為了Bruce日常代步的工具,據說他在1970年6月逝世當天,便是開這部車去Goodwood赴會。
五十年後的今天,同一部車竟身在綠樹成蔭的舒梨郡郊區大約6,400公里外,傲然屹立於芝加哥鬧市用笨重金屬搭成的高架鐵道下面。現身於這個啟發葛咸城的現實城市中,這部形狀好比卡通化門檔,身上裝有上翻式車門和車頭彈燈的跑車,正是美國人從未有過的英國蝙蝠車(彈燈設有手指插孔,以便你人手拉起燈蓋)。
絕無改圖,鑽進這個位置得苦練15年縮骨功。
我們花了一段時間追查這部車的下落,因為現任車主不好出風頭。不過這位仁兄慷慨得難以置信,居然開出少少幾個條件便答應借出車匙。當你發覺這部車迄今只是行走了3,400公里左右,意外之情肯定有增無減。可想而知,自從Bruce McLaren最後一次把屁股放在這張座椅上,這個座位便鮮少用來招呼其他屁股。有關方面還告訴我這部車如今仍然沿用當年的原裝輪胎,據我理解意思似乎是真的還在使用半世紀前的那套輪胎。若然如此,但願雨師通融一下押後行雨吧。
升火之前,請容我先交代一些前塵往事。1969年,Bruce McLaren在Can-Am錦標賽如日中天,手中利器幾乎所向無敵,所以你我不難理解他為何覺得在耐力大賽也有望大獲全勝。他的計劃是參與包含勒芒廿四小時大賽的World Sportscar Championship,與福特GT40、法拉利512和保時捷917等等勁旅一較高下。在此務須提醒大家一點,那時候的麥拿侖基本上只是一家Woking出身的山寨廠。
McLaren的想法是以雷霆萬鈞的M6B Can-Am Roadster為本打造一款轎跑車,因為WSC賽例規定參賽車輛必須是街車,街車則是Bruce McLaren一直想造的東西。問題是FIA後來在幾乎毫無事先知會的情況更改有關規則,把參賽車輛的街道版產量要求從25部一舉加到50部,自知絕無可能趕在下一賽季前完成這麼多街車的McLaren遂暫時打消參賽念頭。
不過Bruce McLaren畢竟是Bruce McLaren,開發街道版一事還是按計劃繼續推行。他的新作M6GT將會十分輕盈,車身十分低矮,速度快得難以置信,甚至矢言加速性能將冠絕天下所有街車。如是者到了1969年中後期,他用M6GT的空殼、M6B車架和小缸體雪佛蘭V8製作了一部原型車(三部原型之一)。這部車架編號第一掛上OBH 500H車牌的原型車,就這樣成為了McLaren個人的開發用車,每天上班都會用它代步親身測試性能。
Bruce身高大約五呎五,但就算是身材不算特別高大的他,仍然要低頭哈腰才能鑽進車廂。畢竟車頂高度只及其臀部嘛,何況門鑑非常粗壯,因為這些門檻本來就是用地氈包起來的燃料箱。解開快速扣卸下軚盤,我首先把腳伸進車廂,鞋頭瞄準儀錶板和座椅之間的狹窄縫隙,感覺恍如把自己當成郵件楔進信箱內。
一旦置身其中,就可以重新裝好軚盤半躺駕駛席上。這時你會發覺擋風窗恍如面罩包圍着頭部,幾乎舌頭一伸就可以抹玻璃,窗外但見無數裙頭褲腳在你旁邊的行人道晃來晃去。一扭尺寸細小的金屬車匙,背後那副400bhp的5.7公升V8馬上蘇醒過來。想當年,極速265km/h和0-160km/h只需8秒可是非同小可的性能表現,因為那個時代許多跑車花上同樣時間也只能苦苦撐到95km/h。
波箱採用dog-leg格式,踏板之間異常緊貼,而且一律偏靠左邊。乘坐空間也相當擠逼,我和現場督導助我應付繁忙交通的阿Mike不得不經常肩碰肩,腳槽那邊的擠逼程度亦不遑多讓。「離合器踏板鬆不開啊。」我說。「為甚麼鬆不開?」他問。我答:「你有一隻腳踩着踏板呀老友……」
最終我倆總算徐徐開步走,但我的手汗已把軚盤弄個半濕,而且很快變得更濕,因為我在某處一蹬踏板時,煞車竟然毫無反應,一溜煙滑向紅燈期間害得本人有點驚惶失措。不過門邊鏡至少提供了一個精彩畫面,一個頭冚不知所終的精彩畫面。撇開這一點不談的話,這部車開起來倒是出奇稱手。共同設計M6GT的Gordon Coppuck,本身也負責麥拿侖賽車的設計工作。他曾經這樣形容GT:「它的舒適程度真的出乎我意料之外。當你考慮到它基本上是一部賽車,便會覺得相當不可思議。」儘管他在試車期間的確需要戴上隔音耳罩。
M6GT是美國人從未有過的英國蝙蝠車
這次試車時間不長,因為路上交通愈來愈擠擁,而且早上八點氣溫已差不多升至攝氏30度。在只能推開兩邊車窗露出一道小狹縫通風的車廂內,體感溫度其實更像攝氏50度。我豈止汗流浹背,就連牛仔褲也開始黏在大腿上,不禁暗自擔心稍為弄髒一件汽車史上的無價瑰寶該當何罪。
如是者挾着道道地地的美式V8聲浪在鬧市貼地而行風風光光兜了幾圈,我們找了一條寧靜小巷涼快一下。呃,這條巷至少曾經很寧靜,只不過幾分鐘內就變得水洩不通人車混雜,所有人都爭相掏出手機蹲下來與它自拍一番。其間更有兩幫好漢因為爭論這部車名叫甚麼和何以在此出現而一度大打出手,最終被一名休班警察當場驅散。
McLaren本人會怎樣看待這一幕呢?這位紐西蘭原居民曾否想像過自己製作的英國街頭賽車,竟有一天會在美國中西部引發一場小爭端嗎?答案恐怕永遠無人得知。
Bruce測試怪獸級M8D Can-Am賽車意外身亡時年僅32歲。那時的他已經是經驗老到的賽車手,開始認真考慮結束車手生涯,集中精力擴大公司生意。天曉得呢?他在那一天若從Goodwood平安歸家,GT說不定就會進入量產階段。若然如此,七零年代超級跑車大概會成就截然不同的另一頁故事吧。
鳴謝麥拿侖
原文來自《TopGear極速誌》 2020年5月 第14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