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名德國揭背小伙子,最近身型加了一個碼,體格更強壯了不少。
WORDS: KEN WONG / PICTURES: SAM FONG
我喜歡小車,尤其是注重駕駛感的揭背小車。不用快,只要好玩、實用就可以,原因可能是小車跟我的生活貼近一點,能擁有的機會高一點,所以情感上跳上一架小車會比跳上一架超跑自在一點。當我得知要試VW全新第六代Polo,我是期待的。誰說試車一定要超跑才會期待?但事先聲明,我之前沒有駕駛過任何一代Polo,但在行家和玩車群組中得知,上代Polo(第五代)仍談不上是架具有駕駛感的歐洲小車,相比Renault Clio、Mini Hatch,其駕駛及乘坐質感都是平價腳車的質素,再相比日本的Mazda2及Suzuki Swift,Polo只是舒適一點,但論操控功駕,仍不及這兩位日本選手。
既然舊Polo的評價這麼普通,那為甚麼我會有份期待之心?事緣是這樣的,話說今年二月尾我獨自走了一轉德國旅遊,當中有3天自駕遊,於是在網上訂了一架揭背小車,最後租車公司派出一架紅色Polo給我。我看看它的外表,可能現場沒有舊款(第五代)作對比,加上我沒有對新Polo做過任何功課,很可惜,當時仍未意會到這就是未輸港的新一代Polo,我甚至沒有留意它的引擎容積,只知配備了5前速手波、導航系統、電暖前座,感覺是非常之高級,原來Polo設備也可以這樣齊全的。我與它相處了3天,駕駛了六百多公里,發覺這架Polo不得了,它的感覺就如駕駛一架縮細版的第七代Golf,下盤非常扎實,以200km/h跑上無限速公路也是四平八穩。當然,這時已用5波,引擎轉數錶已攀升至5,000rpm,代表已達極速範圍,引擎聲浪確是有點嘈吵,可幸不是一把爛聲,是厚實的,當時仍反覆思考為甚麼它會被評為一架普通車呢?回港後,我仍是回味着駕駛那一架手波Polo的時光,直至得知將會測試最新抵港的新一代Polo,於是翻查資料及規格,再找回當時拍下的相片對比一下才恍然大悟,德國那一架就是第六代全新Polo,而且是1.0公升直三turbo引擎的手波型號,對!1.0公升引擎能夠跑上200km/h,不簡單。
回到香港試車當日,剛巧在大帽山馬路最頂的閘口遇上一架第五代Polo,我特意把新Polo停泊在它旁邊對比一下,頭尾燈原來更加起角,頭燈加入一條折線的LED日行燈,折線波幅很淺,猶如微弱的電波。車身線條硬淨了不少,尤其引擎蓋及前側沙板上的多條長長的骨線,外形由上代滑溜溜帶點蠢鈍而可愛的感覺,變成現在充滿肌肉的活力成熟,Polo不再是嬰兒,它大個仔了,現在的嬰兒就是香港沒有引入的Up,見過嗎?未見過可看看我們拍的Up! GTI,尺寸與Smart Forfour差不多。
事實上,新一代Polo與大哥Golf共用了母系VW集團的招牌MQB模組式底盤之後,尺碼的確脹大了不少,以現時尺碼4,053×1,751×1,461mm與上代的3,970×1,682×1,454mm相比,算一算,新款長度增加了83mm、闊度增加69mm、高度亦增加7mm,軸距(2,551mm)亦都有81mm的進帳,一切增幅全用來造就更合理的車廂空間。當然它仍較Golf細一點(Golf體積:4,258×1,799×1,492mm),但起碼現時做後座乘客有尊嚴得多,已經不是一件苦差,尤其是腳位,再不用跪求前座乘客向前施捨多2、3cm,坐姿也變得更加自然,與上代同場比較時,更覺明顯。我也讓同場的上代Polo車主參觀一下新車,他反應也是一致地大讚空間有極大進步,尤其是由280公升提升至351公升的尾廂,因為他正向我們投訴他的尾廂不太夠用。
可是有一點不是太完美,就是它的車廂裝潢。我不是要挑剔它是否很「膠」,20萬樓下的小車架架都「膠」,我只是想反映,當我看到新Polo的官方圖片時,車廂中控台面板是擁有與車身相同顏色的設計,而且更配備「Active Info cockpit Display」虛擬錶板,中央音響屏幕也是一塊8吋屏幕,都是靚到不得之了,設計甚至比Golf更靚。可是輸港型號卻通通都沒有,面板只是平凡的深灰色,用回指針錶板,中央屏幕只有6.5吋,我的天,為何要糟蹋一名甚有活力的大好青年?我想是因為不希望新Polo的定價太高,令客戶投奔在入門Golf身上,所以才引入這個基本型號吧。可幸的是,它加入了潮流熱捧的手機無線充電平台,是中控台上較為高科技的設備,另外那個天窗更是同級最大,布料座位尤其是前座都軟腍而舒適,基本的它已做得很好,而且有凸,就是欠缺了設計師原先賦予的活力能量,可惜。
以上介紹的改動,其實只是前菜,它脫胎換骨的駕駛感和全新引擎動力,才是這一代Polo值得留意的重點。之前提到,新Polo採用了MQB底盤,其實除了尺寸增加外,剛性亦都有28%提升,這亦令Polo帶有Golf的駕駛影子的主要原因。在大帽山扭入每一個彎角,煩都要說多一次,又再令我勾起測試第七代Golf的記憶,這次我甚至嘗試用駕駛Golf GT的同一種方式去試試它,其轉向反應、軚盤回饋力度,以及車身動態,我夠膽講都有80%相似,最大分別是懸掛粗糙了一點,尤其是處理一些起伏較大的路面,總是沉一沉,是平價歐洲車仔級數,但都比Honda Jazz、Mazda2、Suzuki Swift等日本同級對手好,沒有失禮「歐洲車」這三個字,我也會和別人說,Polo現在是一架幾好彎的揭背小車了。
等等!記得它還有全新1.0公升直三turbo引擎要說說。使用容積更小的渦輪增壓引擎這條方妙拿,似乎套用在任何歐洲車,無論勁至拉利超跑、抑或細如Polo也是萬試萬靈,一試便知靈。先找回上代的規格表比拼力量輸出,新Polo猶如奪得了小車組別的最佳進步獎,引擎容積較上代少0.2公升,但馬力由90匹提升至115匹,峰值扭力也有3.8kgm的增長達至20.1kgm。再與同級別引擎的Suzuki Swift 1.0拗一拗手瓜,也以4匹及1.5kgm勝出,甚至比馬力相同的Mazda2所用的1.5公升自然吸氣引擎也多出5kgm扭力,請不要再懷疑1.0公升引擎表現了。比較了一大堆有關馬力及扭力的數字,其實那只是幾匹與幾個kgm的分別,我在大帽山走了幾個來回,要認真比較同級車的力量,我想關鍵似乎落在波箱反應及峰值扭力的釋放時間。Polo使用了七速DSG,這波箱乾脆的運作已不用多介紹,運用在1.4公升引擎的Golf就是極為爽快,至於用於這副三缸引擎上,油門需要踩深一點至2,000rpm才會使加速生猛起來,這不是主要來自turbo lag的問題,應該是三汽缸引擎先天沒有重疊點火的機械結構而導致出現的低扭貧乏,與今代Swift以及Smart的情況相同,所以想一個「D」波走天崖,油門就要踩得夠狠,否則波箱會容許引擎跌至乏力的1,300-1,500rpm才kickdown跳上2,000rpm,這一下突如其來的拖波感覺有點突兀。這一點Swift似乎優勝一點,雖然只配扭力轉換器的六前速自動波,但其峰值扭力早於1,700rpm時已釋放,扭力轉換器亦有助舒緩低扭乏力kickdown的突兀感,所以兩者都各具優點。其實Polo波箱反應夠快及傳遞真接,懂得以+/-手動模式轉波就可以改善,這時候我再有點意見,如有軚盤+/-撥片就好了,或乾脆引入手波版本吧,哈哈!毋庸置疑,這次Polo的進化非常之大,但改變卻在骨子裏,就如生果手機的每一代進化,每一代都強勁了,但外表也是如一,是否懂得欣賞呢?試過車,才會知道。
原文來自《TopGear極速誌》 2018年9月 第120期
引擎:999c.c.直三turbo 馬力:115匹/5,000-5,500rpm 扭力:20.1kgm/2,000-3,500rpm 傳動:前輪驅動 七前速雙離合器 重量:1,190kg 體積:4,053x1,751x1,461mm 0-100km/h:9.5秒 油耗:4.7-4.8L/100km 售價:$189,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