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說的是真事,因為今次試車的地方在德國。
WORDS & PICTURES: EDMOND LAU
到西班牙巴塞隆拿參加Audi Summit,看新A8推出,看他們預示未來幾年的新科技。回程路經德國慕尼黑,便順道借出R8 Spyder來試試看。在巴塞的高峰會中,Audi Sport展了R8 Spyder Plus(610匹),而我們試的仍然是沒Plus的版本,即引擎輸出為540匹的V10版本。
其實,無論開篷或硬頂版,開R8的感覺也是很相似的,那就是容易開到不得了,就算在公路轟到260km/h(關了篷),感覺仍然是實在,沒有飄飄忽忽的。在autobahn上的彎角,它都是處理得好平易近人,簡單來說,就是你開得那麼高速,R8也不會變得好緊張,無論是軚盤的感覺、懸掛起伏動作,都似沒甚麼的。當然,若果再高速一點,例如300km/h,又會怎樣?我不知道,因為慕尼黑附近的autobahn,車也不少,無限速路段轟了一小段,前方便有車,德國的「快線L」不多,但因為車實在太多,無論三線或四線,都擠滿了車。不過,我就試過開着篷跑跑高速,把deflector裝上後,車速跑到200km/h以上,車廂內亂流居然沒有好像颱風大刮一樣,原本有風捲進車廂的位置,例如兩張座中間和兩側車窗內,以及頭頂位置,風力強了一點之外,車廂再沒有亂七八糟的氣流,這情況同我以70km/h行走時的風勢沒有倍增,這倒是十分奇怪的。當然,若果你不安裝deflector,單靠升起尾玻璃的話,情況就很不一樣,因為那片玻璃事實上是關了軟篷後尾窗玻璃,不能當作deflector。至於這玻璃為何有電動升降掣?很可能就是有些人既不開篷,又要打開車窗開車,尾玻璃沒法打開,空氣衝入車廂後無處可逃,軟篷便會受壓而隆起也說不定,所以關了篷打開車窗高速行車時,還是降下尾玻璃較好。
事實上,降了尾玻璃,引擎聲來得更加傳真。R8 V10的引擎是很不錯的,若果用dynamic mode行車,又或者按動軚盤的「響喉」掣,就算車速超過200km/h,加上開了篷,引擎聲還是清晰可聞,轉波時啪啪聲的back fire叫聲,也是很清楚。玩R8這類supercar,玩開篷的話,就是要陽光和聲音。而且,R8 Spyder的軟篷可在車速50km/h內開關,過程不超過20秒,我一入到慕尼黑市區便關篷,眼見快要上高速公路,又打開篷。20秒,不算太快,因為R8的軟篷面積頗大,碳纖維的軟篷蓋打開,從睹後鏡看到,都覺得好壯觀,似十足倫敦橋升起。這套軟篷重44kg,算是合格,整部Spyder比coupe版本重了80kg,數字上未算好誇張,不過,若果同摺合硬頂的法拉利488比,硬頂同開篷重量差距只有50kg;麥拿倫570S的硬頂和開篷重量分別是58kg;911 Turbo開篷也是用軟篷,它比硬頂版也只是重了70kg。那麼,R8的兄弟林寶Huracan又怎樣?它修身最不勤力,開篷比硬頂重了120kg。其實,買這類超級跑車而又要買開篷的,要的再不是純操控感覺,更多的是有不同的駕駛享受,陽光好的話,開着篷轟一轉,同在coupe狹逼車廂內的感覺是很不一樣。
另外,試的R8 Spyder有performance軚盤,這是附加設備,這軚盤上多了兩顆掣,一是performance mode,即可以揀選snow、wet和dry的路面情況,這是改變ESC穩定系統和四驅模式,令駕駛者可以因應路面情況來選擇合適的模式。這個不同於Drive Select,官方資料說可以做到甩尾的,因為quattro可以把100%動力輸往前軸或後軸。我試車時天清氣爽,用dry mode,沒太強感覺,不過,揀了performance mode之後,波箱立即轉為手動,virtual cockpit有轉波提示燈,轉速也可以去得更盡,每每踩到紅區,巨大的轉速錶便會變成紅色一閃一閃的,感覺很不一樣。年多前也是在慕尼黑試硬頂的R8 V10 Plus,配上雪地輪胎和路面濕滑有雪,車開到200km/h便覺得有點不穩,當時連performance mode也不敢用。今次路面乾爽,終於體會到這副V10的力強,自然吸氣引擎確實自有魅力,它不及現今turbo引擎同級車那麼凶狠,沒那麼驚人的爆發力,但當轉速來到5,000rpm以上,一路去到紅區近8,000rpm,那種「煙煙韌韌」、油門「一觸即發」的感覺還是令人很興奮的,而且,V10的聲調確實好聽,這種聲音是快將失去的跑車歌聲。
原文來自《TopGear極速誌》 2017年8月 第107期
引擎:5,204c.c. V10 馬力:540匹/7,800rpm 扭力:55.1kgm/6,500rpm 傳動:四輪驅動 七前速S tronic 0-100km/h:3.6秒 極速:318km/h 重量:1,720kg 體積:4,426 x 1,940 x 1,244mm 油耗:11.7L/100km 售價:$3,1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