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家陣香港擁有最多七座MPV車款的,竟然是豐田……和Volkswagen。
WORDS: YIU TSZ HO / PICTURES: KENJI LEUNG
一直以來,七或八座MPV都是日本車做主流,一間廠有大、中、小三部旁身是基本,當中以豐田最齊章,有Alphard/Vellfire、Noah、Wish和Sienta四部車坐陣,叻過日產、本田和萬事得。至於歐洲車,向來都少MPV可以揀,選擇不多又不夠日本車親切,普遍人都不會放在首選名單。不過世事無絕對,近一兩年歐洲勢力有擴張跡象,V-Class、Grand C-Max、2系GT等等湧入,當中VW似乎最積極,轉了款的Touran算最有睇頭(否則上年TG也不會選它做年度MPV),還有大一級的Sharan和更大的Multivan。集齊大中細三粒龍珠居然仍不收手,估不到今年中會入埋七座私家車版Caddy Kombi,淨計陣容已能和豐田睇齊。
雖說跟豐田一樣疊馬,不過Multivan和客貨車Transporter關係千絲萬縷,我知總有人會藐嘴藐舌。其實Multivan的商用味不應拿來和Alphard一類家庭車比,我講的不是貨車大佬日踩夜踩送貨養家的那種商用,而是機場去酒店九展去會展那種點對點接待客人的商業用法,根本和日本MPV在本質上有出入。如果你就是不屑Multivan或V-Class的人,對於Caddy,我諗你個嘴會藐得更勁,勁過攝影大師陳冠希。但又不能怪你,因為Caddy個貨車形象的確更堅,據我所知一向在街上見到的Caddy都是客貨車,送貨專員使命必達那種。所以就算今次入部Kombi版是私家車,還要是七座位,想一下子搣甩固有形象,都一定不易。
我承認我都有少少先入為主,覺得Caddy是入形入格的貨車。當見到實物,在外面望多兩眼,心入面總算舒服些少。首先,車頭是新的VW style,好似私家車,好似Sharan,和以前Caddy圓圓笨笨個look差別頗大。廠方有講用了Golf R的頭泵把設計,唔……係咩?好啦,不如講其他地方。另一大不同是有窗,我指中排後排都有窗(雖然中排是趟窗),不是一看就知裏面有好多順豐包裹等住送的密封尾斗,有私家車應有的通透感覺。至於車廂,先講優點,尾箱好鬼大,未摺埋後座絕對大過Touran和Sharan。至於車頭陳設,都是很standard的VW私家車款,熟口熟面。得意在頭頂太陽檔上面有個好大的暗格,應該攝得落兩個不是太厚的背囊。座位是2+3+2擺位,中後排都是山一樣不可前後移,中排的膝位叫做合格啦,但坐落後要再反起面前的小摺檯,就麻煩閣下先把腿張開。最趣致是尾排,地台比中排高一級,雖不用半蹲而坐,不過顯然坐得比前面兩排高一個頭,總覺怪怪的。好在Caddy的樓底夠高,所以又未至於好有壓逼感。雖然櫈不可以動(只能摺),但可以拆,中排後排都可以拆走,變身運貨專家。我呢,就冇試過拆,所以難不難、重不重都不知道,作為傳媒我都算不負責任,哈。更重要的問題是:拆走後,放邊好呢?
其實今代Caddy在前年已經facelift過,底盤都換了MQB模組,就算和Touran不是100%相同,起碼揸落已經不算很貨車。行爛些少的路懸掛濾震都交到功課,車身不會挫上挫落,避震不算軟也不算特別硬,車入面是基本私家車的乘坐感。硬要同貨車扯上關係的,可能是隔音不太強,路噪和引擎聲都比Touran明顯,但事實又不至於像真貨車般擾人。車身又窄又高(比Touran長351mm、窄36mm、高210mm),重心不算特別低,入彎的左右body roll固然不能避免,開得快也會有少少推頭,但放心,不難搞的,一招搞得掂,就是不要太快。至於引擎,很常見的1.4 TSI,和入門Golf一樣是125匹的tuning,試車時只有三個麻甩佬和攝影器材,負荷不成挑戰,反應尚算爽快,由歌連臣角道踩上石澳道都很輕鬆,中段再加速都叫反應得來。但在最extreme的情況,全院滿座再加尾箱有貨,相信它會挺辛苦。
講到尾,揀得Caddy Kombi,原因一定和大尾箱有關,可能是單車友,可能是放輪椅BB車,總之空間行先啦。
原文來自《TopGear極速誌》 2017年7月 第106期
引擎:1,395c.c.直四turbo 馬力:125匹/5,000-6,000rpm 扭力:22.4kgm/1,500-3,500rpm 傳動:前輪驅動 7前速DSG 0-100km/h:11.3秒 極速:183km/h 體積:4,878 x 1,793 x 1,868mm 重量:2,280kg 油耗:5.7-5.8L/100km 售價:$279,000